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油市 >> 江油市美景 >> 正文 >> 正文

四川省绵阳市古称涪城历史名人前五位

来源:江油市 时间:2023/12/29

不含近现代历史名人

大禹

大禹,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领袖,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大禹的出生地有多种说法,今四川省绵阳市是其中之一。禹生活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年,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他的功绩和传奇故事也一直被后人传颂不已。据史书记载,大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国号为夏。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胜古迹、神话传说等镌刻于鼎上,以示天下一统。这些鼎在后来成为了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孔子是禹的精神崇拜者,他说:“禹,吾无间然矣!”孔子认为大禹是一个有思想、懂得变通、仁者、顾全大局的人。关于禹的争议还挺多的,如:身份争议、故里争议、禅让争议。

螺祖

嫘祖,中国史前社会传说中的人物之一,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螺祖故里争议地很多,今绵阳市盐亭县是其中之一。螺祖发明了养蚕和抽丝,织丝为绸,缝绸做衣,史称嫘祖始蚕。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关于先蚕娘娘的典故,根据《山海经》记载,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她发明了养蚕和抽丝,织丝为绸,缝绸做衣。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黄帝的四个老婆嫫母看到嫘祖抽丝,于是就想把丝织起轮戚来,就发明了织布机。有了织布机,和嫘祖一起把抽好的丝织成绸缎,再把绸缎做成衣服。再后来,嫘祖激闷和嫫母一起把这两项技术教给了人民。

后人为了纪念两位娘娘的功德,便把她俩分别尊称为先蚕娘娘和先织娘娘。在中国文化中,嫘祖被视为丝绸文化的创始人,她的发明对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她也被视为女性勤劳、聪明、善良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形象之一。在嫘祖故里盐亭县,至今仍保存有许多与蚕桑有关的祭祀传统。

李白

李白(公元年-公元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师从赵蕤(ruí)。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绵州昌隆青莲(今四川省江油市),一说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他早年天才,五岁诵六甲,已经开始读书。开元三年(年),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好剑术,喜任侠。他诗才横溢,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奔放豪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性格张扬,行为怪诞,一生颠沛流离,曾三次进京应考,却三次失败,因此他的诗中也常常流露出对命运的抗争和对人生的感慨。

李白的诗歌数量颇多,据《全唐诗》记载,有乐府二首,诗文余篇。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在后世,李白的诗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评价。他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唐代文学家杜甫曾称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曾评价李白:“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则认为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

文同

文同(~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他的著作有《丹渊集》、《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等。文同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他被誉为“宋画四大家”之一。文同曾校《新唐书》。他的表弟苏轼曾称赞他为诗、词、画、草书四绝。画家米芾称赞他“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文同墓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永泰乡文同村。

涪翁

涪翁,古代医家名,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人,他的医术精湛,被后人称为“针圣”,后传针术给程高,程高亦是位隐士医家。史志记载:“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以渔钓老,工医,亡姓氏。”《直隶绵州志隐逸》涪翁“所居处为渔父村”,“在涪城东四里”。《三台县志·方使》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而效,乃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

绵阳自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年)置涪县,史志记载老百姓者,涪翁当属第一人,且涪翁治病不论贵贱,皆全力救治不图报酬。涪翁乃是治病以针刺见长,其时代又远在华佗之前,因此,他也是继扁鹊、仓公之后,最先见于正式文献记载的一位针灸先贤。他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当地历代以涪翁命名的有涪翁山、涪翁堰、涪翁村、涪翁路以及后人为他作诗作画,树立碑石以纪念他。涪翁所著的《针经》一书,当是他自己撰写,并传播门人的一种专门论述针刺治疗的医籍,此书古时已失存。

另记1:赵蕤

赵蕤(ruí)(约公元年—公元年),字太宾,号东岩子。梓州盐亭(今绵阳市盐亭县)人,唐代杰出的道家与纵横家。自幼好帝王之学,“博学韬衿,长于经世”,并且“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因此闻名于当世。唐玄宗多次征召,他都辞而不就,过着隐居的生活。李白对他极为推崇,曾经跟随他学习帝王学和纵横术,时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赵蕤和李白是唐代的“蜀中二杰”,李白师承赵蕤的儒家风范、道家思想和豪侠性格,青胜于蓝,如虎添翼。北宋宋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和清代纪晓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他的事迹有载。

另记2:欧阳修

欧阳修(公元年-公元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其父欧阳观在四川绵州(今绵阳市涪陵区)为官的时候,欧阳修出生于此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四岁丧父,虽家贫而好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庆历三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在滁州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年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政和三年(年)改封楚国公。

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公元前年汉置涪县始,历来为郡县、州府治所。这里是我国早期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边堆山遗址出土有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是黄帝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中华民族治水英雄及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的诞生地;是我国中医针灸发源地之一,双包山汉墓出土的经脉漆木俑是现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古往今来,这块土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还孕育了李调元、沙汀、邓稼先、冯达仕等无数杰出人物,司马相如、扬雄、蒋琬、宋哲元及杜甫、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均在此留有重要遗迹或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youzx.com/jysmj/12993.html